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品鉴赏 > 客车 >
车苑杂谈:怎样“放开”更有利

来源:现代物流报    作者: 阅读:26 日期:2013-11-29

日前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,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中提到的“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的外资准入限制”,钢铁、化工、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,外资在注册资本、股权比例、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,将进一步放开。

而这一消息刚刚发布便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。

其中,既有叫好声——笃定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将会强化企业竞争力;也有忧心者——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日后发展深深捏一把汗的。同时,部分业内人达成了共识,即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实乃大势所趋,只是全面放开尚需一段时日罢了;另有部分人士提出反对意见,认为就目前汽车业发展现状而言,依然不是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的时候。

据了解,眼下我国在汽车投资领域的政策规定是,外资与国内车企合资的公司不可超过两家,同时合资股比则不能越过50%这一“红线”。对此,笔者认为,如此复杂而又影响深远的“放开”问题,实在应该一分为二地谨慎看待才好。

显而易见,深化改革必然促使汽车产业发生重大变化,汽车行业准入政策、投资限制应该放开或是迟早的事。而“股比放开”本身,也的确有着一些益处可循:不仅可吸引更多资金投入用于技术创新和升级,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;还会加强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,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。

但不可否认的还有,外资股比限制一旦放开,确实可能出现外方立即增资控股的“高峰”,这就难免会给我国汽车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。如在“股比放开”这一大趋势下,我国车企无法直面“暴风雨”的来临,更有可能对其造成致命打击。也就是说,我国车企当下都在想方设法做强做大自己,但面对来自“股比放开”的冲击,谁都没有成功接招的把握。

因此,笔者建议,放宽外资股比事关重大,眼下不妨设定过渡期限,给我国车企尤其自主品牌更多缓冲、准备时间。

毕竟,当前“合资强,自主弱”的现象十分明显。倘若彻底放开整车合资股比限制,短时间内产生的“伤害”将无法回避。所以,是否放开,何时放开,怎样放开,都须以民族汽车工业的未来作为最终考量,如此才能利于汽车强国梦的实现。